如今,孩子们玩的很多玩具都使用了数字技术,如遥控飞机、电动汽车,但实际上孩子们仅仅是使用这些数码玩具在娱乐,而几乎没有接触制造数码玩具的机会。因此,有必要从孩子的好奇心开始,让孩子们逐步接触数码玩具的原理,甚至让他们能够做出富有创意的玩具。在英国的初等教育课程中设置有“Design and Technology”课,美国2012年已经推出今后4年内在千所大学设置数字应用设备工作室,加强数字化实践制作教育,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开发了面向儿童的编程语言“Scratch”和数码玩具“Cricket”,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在学习编程语言的同时可以逐步理解电流、传感器等知识,寓教于乐。另外,在全世界展开的OLPC(One Laptop per Child)计划就是采用一人一台笔记本的教学模式,分组作业协同学习,可以增进孩子们的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而与此相对,日本的中小学教育现场其实多采用模拟玩具,如动物或者卡通人物的模型、积木等。并且,在课堂教育上多摒弃以玩具或者模型进行教育的形态,仍然以书本知识为主,即便是涉及动手实践的课程,如理科、画图工作、社会等课堂上也很难见到数字化类的教学内容。因此,近年来日本比较注重从义务教育开始导入ICT教育内容,“未来学校”项目中就投入巨额资金全面更新学校的软硬件设备,以追赶发达国家的数字化教学水平。在这种趋势下,大阪大学、CAMP开发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都在面对中小学生展开技术实践教育,不断在教育的第一线尝试新的教学设备,让数码玩具逐渐走入中小学教育中。笔者有幸随同大阪大学森老师一起深入中小学校,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学习和制作属于自己的数码玩具,给玩具注入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