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官方网站!

教学APP的学科运用

 

开栏絮语
以Apps为应用核心的移动终端必将成为未来一个不是很长也不是很短的年代中,应用于学习行为的核心信息处理工具(这个时间段基本应该是在可穿戴智能设备普及之前)。
这是一个推导出来的结论。
众所周知,互联网必将彻底改变教育,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智能终端的硬件系统(包含网络、传输设备、摄像头、各种传感设备等)通过Apps的应用可以成为人感官以及思维的延伸,而对于人个体而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一个思维建立的过程。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曾经流行的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经鼓舞了几代学子徜徉于书山题海,而社会的巨变,却突然让我们发现,我们曾经重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已经无法让我们面对未来社会了,反而是如何学会“学习”本身,才是我们面对未来的真本事。
终身学习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美德,而在当代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却很有可能是一个人能够获得幸福生活的基本功。
从教育的本质来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没有改变什么。互联网通过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与效率,改变了人与人沟通的方式与效率,改变了当代社会中人的基本行为模式,从而也必将促进我们学校的教育从讲授与被动接受的教育观向以“探究/研究”中的建构、协商和参与为核心的学习观的转变。
移动终端已经在逐渐进入我们的中小学课堂,在两三年的时间里,我看到了很多案例,同时我也有幸参与了一些有远见的教育者们进行的有益的教学实践,这中间不乏一些实践能够给我们带来启发,总结出一些我们将面对的教育大变革中所必需的经验和教训。
我虽然不才,却愿意尽自己绵薄之力,帮助这些可敬、勇敢的改革者做一些案头工作,将他们的实验尽量原汁原味地总结出来,呈现给同行,抛砖引玉,即使是有问题的,也希望能够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和行动。
当然,这样的思考不是简单想想,行动也不是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对新的学习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的和认知主义)的基本了解,和对有关教育技术的熟练应用,特别是需要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们系统地看待这个问题,传统教育的信息化绝不是一刀切,不是三板斧,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决绝的勇气,更要有深入的思考和过人的毅力;需要有战略变革的高度,更要有组织变革的深度。
这是一场革命,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专栏主持人   孟延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