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面面观
魏宁:应该说,在2017年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 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要求时,很多学校就开始了有益的探索。随着近年来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新课 标的相继颁布,人工智能相关内容在课程中的呈现已逐渐清晰,当然,在信息技术(信息科技)课程之外,一 些学校也在以校本课程的形式继续开展相关的探索。 对于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存在形态,您是如何看待的?包括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教育是否应该独立设课的讨论。
马涛:几年前,我们曾经有几个问题——人工智能教育,作为一个热点,它会维持多长时间?它和信息 技术或信息科技课程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可以从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历史上找寻类似的例子。例如机器人教育,在21世纪初曾经以非常高的热度出现过,很多学校也独立开设了机器人课程。但在一个高热度过后,它会缓慢降温,当然,这种降温到 最后不是消亡,它会稳定在一个状态上并且一直维持下去。我们现在看到在很多教材里面都会有机器人的内容,它已经稳定地成为新的技术课程中的一个部分。 再来看创客教育。在大约十年前创客教育“火”起来以后,同样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在一段时间后也在慢慢降温,降到一定程度后维持在了一个稳定的状态上。从存在状态看,它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板块, 在很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开源硬件的影子。这说明,对于创客教育的核心内容,它在信息科技或信息技术课 里面所占有的比例,大家是有共识的,它不会消亡。 回到人工智能课程。在刚刚兴起的时候,大家可能更多地认为它是一个独立开设的课程,但从国家课程体系的角度来看,它一直就是信息技术或信息科技课程中的一部分。在最开始的时候,大家可能更多的是利用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的方式开设。慢慢地,它会更多地固定在信息技术或信息科技课程中,成为一个部分。当然,在一些条件好的学校,人工智能教育仍然会以校本课程等形式继续探索下去,但对于全国范围的广大学校而言,人工智能教育的内容会回归到信 息技术或信息科技课程中,会长期、稳定地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