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官方网站!

“十四五”重点课题开题|《基于“双减”背景下校内课后数字化的中小学高质量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为了深入贯彻“双减”政策,推动课后服务工作“强保障、上水平”,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2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双减”背景下校内课后数字化的中小学高质量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开题会成功举办。

开题会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指导,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主办,淄博市教育局、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数字教育资源专业委员会承办,云思智学智慧教育研究院支持。

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召开,主会场设在山东淄博,北京、山东、江西三地设立会场,各子课题组设立分会场。
 
 
出席开题会的领导和嘉宾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处处长陈文涛,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局总督学李效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雍潜,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社长李维福,云思智学课后服务高级总监、智慧教育研究院研究员费智桥。
山东省淄博市、江西省抚州市等地13家子课题成员单位和49所课题参与学校,以及来自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课题组专家共百余位代表出席开题会。会议由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副社长付刚主持。

 
 
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局总督学李效同在致欢迎词时表示,近年来,淄博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淄博市及多个区县和学校本次参与校内课后服务数字化课题研究,是全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希望课题参与单位以数字化赋能“双减”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争取出一批有厚度、有深度、有高度、走在理论和实践前沿的成果。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处处长陈文涛在讲话伊始表示,本课题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既是深入落实二十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中央“双减”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利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

陈文涛重点从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数字化方向等方面进行相关政策解读。他指出,要站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双减”的大背景下看待课后服务的重大意义:一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育人水平;二是落实全面育人的要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三是促进学生学习回归校园、减轻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要从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5+2、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强化条件有保障等五个方面来准确把握开展课后服务的基本要求。希望各地把握好以本校为主、多方参与的原则,不断提高学校教师自身参与组织课后服务的能力,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吸纳第三方资源、社会资源、志愿者来协助学校的课后服务,把学校课后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要积极利用数字化赋能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数字化将引领基础教育深刻变革,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不容错过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一方面要通过数字化赋能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字化赋能来提升课后服务管理效能。

 
淄博市主会场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社长李维福代表总课题组宣布课题正式启动,并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目标、项目进展和工作要求,发布了最终确定的13个区域立项子课题。

今年9月,经专家组评审,《基于“双减”背景下校内课后数字化的中小学高质量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成功立项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
 
在专题研讨环节,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雍潜做了题为《把握机遇 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课题组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做了题为《以新技术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报告。

淄博市桓台县教体局党组成员、县教研室主任王海军,抚州市南城县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陈兆龙,淄博柳泉中学校长赵玉亮,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心小学校长曹华庚,分别作为子课题组组长及课题参与学校代表发言,分享了当地创新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为做好课题研究支持工作,总课题组联合云思智学智慧教育研究院成立了课题技术支持小组,将针对每个子课题提供专门的支持服务,包括课后服务数据采集支持、课后服务课程资源支持、课后服务过程管理支持、课后服务评价管理支持。会上,云思智学课后服务高级总监、智慧教育研究院研究员费智桥以《课后服务数字化管理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案例》为题,就云思智学对课后服务行业的理解、平台建设能力、课程资源及运营、应用落地案例和课题支持思路等方面做了分享。
 
开题会在线上线下热烈讨论中圆满闭幕。嘉宾们纷纷表示,期待在未来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继续发挥科研优势,齐心协力创造出学生喜欢、教师认可、家长满意的新时代区域特色化课后服务体系,为推进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